最新!官方公布港八大退学率!难以置信…. | ||
发布时间:2025-02-28 14:58:25 | 浏览次数: | ||
大家好,我是你们的留学导航员华小夏。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,每一份数据都承载着不可忽视的价值。近日教育资助委员会公布了2023/2024学年香港八大的退学情况。 全港八所大学共有 2106 名学生终止学业,较上一年减少 9.8%,这一数据看似 “喜忧参半”——虽然退学人数依然触目惊心,但递减的趋势无疑为我们带来了一丝慰藉。 在众多院校中,香港城市大学(城大)以3.2%的退学率位居榜首,紧随其后的是教育大学(教大)和理工大学(理大),两校的退学率均为2.6%。这样的数据,无疑为这三所院校敲响了警钟。 而退学人数最少的是岭南大学,仅有 67 人,且按年跌幅明显,约为 21% 。岭大以其独特的博雅教育理念著称,学生退学人数少且跌幅大,这无疑是对岭大教育模式的一种肯定。 当国际化教育遭遇"水土不服" 作为全球高等教育枢纽,香港八所资助大学中常年占据QS排名前100席位,2023年非本地生占比已突破27%。然而,教资会最新报告显示,2023/24学年全日制课程退学率达4.7%,这一数据与特区政府"抢人才、留人才"的战略目标形成鲜明反差。 1 退学数据背后的断裂带 2023/24学年退学案例中,三类结构性矛盾尤为突出: 1. 文化断裂带:内地生退学率(6.1%)是本地生的1.56倍,超半数因粤语英语授课理解障碍导致GPA低于2.0; 2. 制度错位带:副学位课程退学率(7.3%)较学士学位高出108%,部分学生反映升学路径存在"信息黑箱"; 3. 资源失衡带:理工科退学群体中,81%集中于实验室资源紧张的院校,某校计算机系师生比高达1:31。 2 扩招红利的配套缺失 1. 人才战略的适应性危机 2025年自资院校内地生限额将提升至40%,但某校2023级调研显示:38%学生因缺乏繁体字专项培训导致论文查重率超标,21%因未通过粤语水平测试丧失实习资格。 2. 成本倒逼的生存困境 在学费年均涨幅5.5%的背景下,退学者中家庭月收入低于2.5万港元的占比达67%。尽管政府提供学费资助,但某校宿舍床位缺口达1800个,通勤学生日均时间成本增加2.3小时。 3 淘汰机制与支持系统的失衡 1. GPA红线 八大院校普遍实施的GPA淘汰制,导致14%退学者因心理问题主动离校。某QS百强院校数据显示,焦虑症学生咨询量三年增长240%,但专职心理咨询师仅增加2名。 2. 转学机制的流动性困局 2023年2336名退学生中,仅19%成功转入其他院校。某内地转学生坦言:"降级重读的挫败感,比学术压力更令人窒息"。 4 对留学生的启示 在选校时,不能仅仅关注学校的排名和声誉,还要综合考虑学校的专业设置以及自身的适应能力。提前了解院校的教学风格和课程难度,评估自己是否能够适应 。 选专业更是关键的一步,一定要基于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来做出选择。不要盲目跟风,选择所谓的 “热门专业”,否则很可能在学习过程中感到痛苦不堪,最终选择退学。 退学现象是高等教育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之一,作为你们的留学小向导,华小夏深知每一位留学生的不易和坚持。希望这份报告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思考。 退学率不仅是教育质量的监测指标,更是城市包容度的试金石。当香港从"人才中转站"转向"人才栖息地",需要的不仅是世界百强院校的光环,更需构建让多元群体扎根生长的教育土壤。 看完这些关于香港高校退学情况的分析,你有什么看法呢?或者你身边也有类似的案例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,我们一起交流探讨 ! 联系我们 |
||
|
||
上一篇: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2025排名!港新高校冲进世界前 100,破纪录!背后原因惊人 下一篇:香港大学商学院硕士疯狂扩招!学位含金量真的“缩水”了吗? |